家長教育資訊

認識兒童發展

拖字訣訓練子女EQ?

拖字訣訓練子女EQ? 撰文:新領域潛能發展中心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 香港是一個物質豐盛的社會,但由於資源過於豐富,當子女在生活上有所需求時,父母就會火速地給予他們充足供應,讓他們有著持續的滿足。但是,家長太快滿足子女需要,會對他們有產生不良影響,未能鍛鍊他們忍耐能力,久而久之耐性也會變得有限。 活用生活情緒 培育子女耐性 把享樂或生活上的需要推遲,是培養情緒智商(EQ)的重要環節。假如父母習慣很快就滿足子女需要,但卻埋怨子女耐性差,其實這種評論對於子女並不公平,因為他們的耐性只是未經培育而已。

開放式提問有助提升幼兒聯想力

開放式提問有助提升幼兒聯想力 撰文: 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 多向子女提出沒有限制性的問題 當家長向幼兒提出發問時,切勿強迫他們回答或要求一個確實的答案,甚至毋需他們馬上回答問題,因為他們可能還在聯想中。家長不需提出有任何限制的問題,可以隨意地想起甚麼就問甚麼,例如筷子像甚麼物件,甚麼人和學生一樣要穿制服。除了讓他們多思考之外,家長亦可以與子女一起思考和討論,藉此當作親子活動,有助增進彼此的感情。 除了個別發問,家長還可以讓幼兒與兄弟姊妹或朋友一起回答問題。對於能力較高的幼兒,父母可以讓他們回答

如何善用數「一、二、三」

如何善用數「一、二、三」 撰文:張傑醫生   不時在網上和報章上看到有關教養孩子的評論。有不少人認為現代的孩子愈來愈難控制,因為不知道為何,他們看似越來越聰明,而且性格比較自我。所以,並不會隨便跟進長輩的指示。我個人比較保守,對於孩子的行為問題,我還是認為是我們成人的指導方法欠佳為主因。理論上,就算怎樣聰穎的孩子,只要能夠及早定立界限和規則,他們都能夠好好跟隨。在眾多的方法下,我今天想討論一下如何善用「一、二、三」。   這個方法對於幼兒特別有效,因為他們的反應只是單純性跟從他們被告知的規則。方

小朋友出現分離焦慮症? 文中個案用7個方法舒緩分離焦慮問題!

小朋友出現分離焦慮症? 文中個案用7個方法舒緩分離焦慮問題! 撰文:家庭動力心理治療師阮慧敏 小薰就讀小學一年班,爸爸在小薰一歲時因病去世,媽媽早前依靠着丈夫的積蓄,一直在家照顧小薰,但近年因為經濟情況變得緊張,媽媽要兼職工作,以支撐家庭的開支。小薰近日不知何故變得無法安心上課,每次媽媽帶小薰到學校,她都大哭大鬧,不讓媽媽離開,甚至上課時也要媽媽待在學校外面一個多小時,好讓她透過課室的窗看到媽媽,她才勉強可以在課室上課。 近日,小薰飼養的小花貓因病不幸去世,變得鬱鬱不歡,一直擔心着不幸的事件會發

別讓孩子太隨意生活

別讓孩子太隨意生活 撰文:財商教育學院校長(正規課程)關顯彬 有人曾說:「窮養孩子可能是最好的教育」。 可是生於物質極豐盛年代下,父母大都已經富裕起來,一方面難讓現今孩子體會「知足」,更難返回貧窮日子重新激發他們生活「意志」,懂得如何生活。但起碼父母應該要檢視: 自我的金錢觀念是否正確?有否一直影響下一代? 別讓孩子太隨意跟大人同一方式生活 很多時候,筆者觀察生活中出現一種共同現象,就是成年人做甚麼,小朋友自然跟著做甚麼。沒錯,天下父母總將最好的生活質素給孩子,吃好的…住好的…用好的…彷彿將兩代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