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長教育資訊

家長教育資訊

教導小朋友自己進食三步曲

教導小朋友自己進食三步曲 撰文:資深親職教育專家Bally 小朋友上學後,便要自己進食。但要教好小朋友吃飯,絕對是一個不容易的挑戰,既要他們吃得專心,又要防止他們玩食物。其實父母只需3步就可以教導小朋友自律的進食。 第一,父母需要教小朋友自己進食。很多時候家長都會很心急,想子女快點吃完飯,怕他不吃飯,導致變成家長餵食。其實由6個月開始,便應該要讓小朋友習慣用自己手,將食物放進口裡,家長只是在旁輔助他。 家長讓小朋友自己拿起餐具進食,讓孩子在進食時不是一味地被餵食,而是能夠從中獲得參與感,從而令他

對孩子發怒前家長先反問自己這3個問題

對孩子發怒前 家長先反問自己這3個問題 撰文:明愛康復服務臨床心理學家余國婷 有些家長性格可能比較衝動,甚至習慣將問題歸咎於孩子身上,例如孩子不聽話、故意激怒家長或頑皮等。而當孩子做不到自己要求時會對孩子發怒,但這樣會令孩子逐漸疏遠父母,長遠下來會破壞親子關係。 父母的性格、原生家庭及在不途徑學習的育兒方法,都會影響親子的相處模式及親子關係。而大人想法本身都會影響大人的心情,如果大人發現自己與小朋友相處,經常出現衝突,影響了親子關係,我們可以向自己反問3個問題: 有否其他可能性 假如孩子不能按照

為甚麼小朋友會撒嬌?

為甚麼小朋友會撒嬌? 撰文:香港教育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註冊教育心理學家羅偉柏博士 小朋友嗲聲嗲氣向你撒嬌,或用BB仔般的聲音向你要求不同東西或要你陪他玩耍,作為家長會有甚麼反應?會覺得小朋友很麻煩?抑或覺得小朋友在裝神弄鬼,毫不正經? 但為甚麼小朋友會撒嬌呢?研究指出,成人對撒嬌的聲音是特別敏感,更容易捉到成人的注意力。 而小朋友向父母撒嬌,有可能是那一刻他特別需要你關注。成人的生活有時真的太忙,會忽略了他們,所以小朋友見到父母時便會撒嬌。 而另一個可能性便是小朋友可能很累或有無力感時, 都會

食生果會致肥?食多少才正確?

食生果會致肥?食多少才正確? 撰文:註冊營養師(澳洲)鍾蓉文 人人都說要多吃水果,雖然水果有益是老生常談,但同時亦存有多個謎思:水果不是很高糖分嗎?吃了是否會致肥呢?是否要飯前吃水果,才能吸收水果中的營養呢?就讓筆者為大家逐一拆解。 水果會致肥? 沒錯,因為水果含有天然的糖分 ─ 果糖,能提供熱量,所以大量進食水果會攝取過多熱量,導致肥胖。不過,水果除了果糖以外,亦含有其他營養素,對健康有莫大好處。例如橙、奇異果和士多啤梨等含豐富維他命C,有助增強抵抗力。 香蕉、哈蜜瓜和提子乾等含豐富鉀質,有助

照顧特殊需要孩子 父母心理壓力勿忽視

照顧特殊需要孩子 父母心理壓力勿忽視 撰文:家庭動力輔導心理學家   莫黛琳 阿輝是一個很擅長畫畫的男孩,他很喜歡畫自創的漫畫人物,只是他筆下所有的人物都沒有眼耳口鼻。他所畫的漫畫主角,不論男或女,留長髮或短髮,都有濃密的頭髮遮蓋雙耳和前額。這些人物像一面鏡子,反映著他的內心世界。他不想和別人有深入的溝通,只想安靜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。 筆者第一次邀請他介紹他的漫畫主角時,他說他的人物沒有嘴巴,因為無論說甚麼也沒有人會聽,所以不說;沒有眼睛,是因為不想看清楚這個世界發生甚麼事;沒有耳朵,因為沒有人

假如大雄沒有了多啦A夢

假如大雄沒有了多啦A夢 小時候很喜歡看《多啦A夢》這套日本漫畫,但假若現實中的大雄,沒有了多啦A夢的法寶,會發生甚麼事呢?我們可以如何提升小孩子管理時間的技巧,免得他成為現實中的大雄? 《多啦A夢》中的人物生動活潑,性格鮮明 ⎯ 溫柔文靜的靜香、恃强凌弱的胖虎、愛炫耀財富的小夫、周身法寶的多啦A夢…… 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,要算是那個膽小怕事、經常闖禍的大雄,尤其是他那「能拖到明天的事情今天就別做」的處世哲學,更是經典懶人的寫照。 記得其中的一個故事:大雄貫徹他那做事一拖再拖的性格,到測驗前一天才

幼兒耐性低學習等待的重要

幼兒耐性低學習等待的重要 撰文:樂善堂梁黃蕙芳紀念學校前校長伍家珍女士 幼兒的耐性總是較低,難以容忍等待。自我控制能力是一個個體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,適當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行為,抑制衝動與堅持不懈地保證目標實現的一種綜合能力。它是建構自我意識的重要成分,是個體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質。 「媽媽,我現在就要到公園去,現在就去,我不要等啊!」為甚麼「等待」對幼兒來說這麼困難?為甚麼當父母在打電話、在超市購物排隊或為客人準備飯菜時,兒童的耐性總是這麽低呢? 等待是孩子成功的印記 20 世紀 60 年代

新手媽媽身心俱疲 丈夫簡單兩招幫手舒緩情緒

撰文:姚怡超中醫師   要建立健康快樂的家庭並不容易,先說當母親的,由懷胎十月開始,準媽媽就要面對內外的變化如外形、體重和生理,甚至心理情緒。首次懷孕的準媽媽,心情和精神就更為緊張。此外,壓力還可能來自身邊的伴侶和家人。筆者見過一些懷第二胎的母親,因為緊急孩子性別而過分擔心。其實孩子是上天所賜的禮物,我們應放開懷抱,順從天意,家人亦應該給予支持。話雖如此,產後抑鬱的個案實在很多,故筆者會從中醫角度與大家分享一下治療產後抑鬱的方法。   產前產後受氣鬱、血鬱困憂   中醫的鬱症分為六種:氣鬱、血鬱

小朋友晚晚尿床 非能自控?

撰文:姚怡超中醫師  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發展得好和快,就算未必能勝人一籌,也不要落後於人。在醫學上,有個情況在「病」和「生理」之間,令父母和孩子都感到十分困擾。這就是「小兒夜遺尿」。   小兒夜間遺尿本是生理發展的一個階段,但是如果到了 5 歲後仍然不能夠控制自己的排尿而尿床,這便是問題。小兒夜遺尿可分為兩種:原發性和繼發性。前者是病理性的原因,例如脊椎柱裂等,或發育遲緩等。而繼發性則指孩子原本已得到控制能力,但是後來因某些原因而失控。最常見的原因,是無原因的發展遲緩。   藥物、理療、生活 

未適當處理幼兒不安感或加劇分離焦慮

未適當處理幼兒不安感 或加劇分離焦慮 撰文:新領域潛能發展中心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 即將又踏入開學月,有很多幼兒在第一次到幼稚園上學時,都會哭泣不斷。但也有幼兒不需要任何適應期,便可開心上學去,因為家長能讓他們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及模擬的練習。對幼兒來說,入讀幼稚園可能是他們第一個重大挑戰,因為有些幼兒是在入讀幼稚園時才第一次真正與家人分離,但只要讓他們有足夠時間,漸漸熟悉了學校環境之後,就對幼稚園的生活産生了安全感,自然不會哭泣了。 而最困擾家長及教師的,大概是入讀數周後,幼兒還在上學時持續哭泣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